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邢虹
盛世修志,志載盛世。經過數十年的艱辛磨礪,70萬字的《南京文學藝術志》近日出版亮相。
地方志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寶,在傳承中華文明、凝聚民族共識、涵養資治智慧等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而文藝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散發著獨特魅力。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天下文樞”之美譽。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文學館”、第一篇文學理論文章《文賦》、第一部詩論專著《詩品》、第一部系統的文學理論和批評專著《文心雕龍》、第一部兒童啟蒙讀物《千字文》、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等都是在南京誕生的。中國經典民歌《茉莉花》也起源于南京。此外,南京還是中國山水文學、聲律、宮體文學及宋詞的孕育地。經過數千年的歷史進程,豐厚的民族文化在南京積淀,多彩的現代文化在南京交融,使南京擁有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南京的文學藝術在歷史上經歷了六朝、南唐、明、清、民國、新中國幾個高峰期,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起到了重要作用。
出版《南京文學藝術志》是南京文化建設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南京文學藝術志》也是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不可或缺的重要志書。尤其是南京已入選世界“文學之都”,更需要一部讓世人了解南京歷史文化深厚淵源的志書。
《南京文學藝術志》自1988年組織編纂,2020年重新編修,編纂中數易其稿,凝結了數十位編撰人員的心血與汗水,得到了許多專家的關注與指導。從零起步,編纂之難,過程之艱辛,實屬不易。
《南京文學藝術志》是根據寧委辦1988年(58)號文《轉發市地方志辦公室<關于組織編纂“南京市志叢書”的報告>的通知》精神啟動編纂的,是《南京市志叢書》90部志書之一,作為南京地方重要志書,按當時的編纂要求“上限不限,下到1993年”,涉及文學、美術、戲劇等各藝術門類,面廣量大。為此,當時的市文聯黨組幾經研究討論,確定編纂方案,成立了修志辦公室,精選專業人員投入編撰工作。經過30余名編撰人員的辛勤工作和艱苦努力,歷時10年,于1997年完成80萬字的書稿。但當時因為經費等種種原因,該書未能及時出版。
2020年4月,市文聯黨組決定對沉淀了20多年的《南京文學藝術志》書稿啟動出版工作,成立了編纂出版工作領導小組,積極籌措出版經費,制定了編纂出版工作方案,邀請原稿主要執筆人顧伯嶺、吳福林、王宜早等擔綱,對原稿進行重審和修改,刪去了冗長的敘述,補充了原稿1993年至2000年的部分文藝資料。本次編纂工作也得到了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的指導。經過多年的艱辛磨礪,這部70萬字的志書,終于出版。
《南京文學藝術志》資料豐富翔實,較為完整地記述了南京從古至今(公元2000年)眾多文學藝術家及其作品。編寫時力求融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于一體,充分體現該志的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文藝特色,并努力對文藝發展的規律進行積極的探索。這些記載積淀著深沉的中華審美與精神追求,凝聚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經驗,更是對一千多年延綿不絕的南京文脈的有力詮釋。
《南京文學藝術志》的出版,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南京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助力開創南京文藝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版權聲明
1、本文為南京日報、金陵晚報、南報網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本網站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