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劇本、創意微電影
他們創新演繹“青春版”雨花英烈故事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李子俊 通訊員 張璐 周菲菲
首部雨花臺紅色沉浸式劇本《叛逆者》首發;創意微電影《穿越百年的一滴雨》……今年五四青年節期間,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推出了劇本殺、創意微電影等沉浸式體驗項目,用當代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青春版”雨花英烈故事。
與以往單一的聽講解、看故事相比,青年教師和大學生們通過參演劇本,與英烈“對話”、營救革命志士、完成掩護任務,更加深刻地領略到了在中國革命的風云激蕩中,年輕的雨花英烈如何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以一腔赤誠,以青春之我,創造了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為了心中的信仰與理想,燃燒了燦爛的青春。
“穿越”回1947年,近距離接觸“北平五烈士”
“畢業之后,你被分配到重慶空軍第十一飛行大隊所在的機場實習,負責記錄飛機起降返航的數據……一天午休時,陽光明媚,你在宿舍樓下散步,一段悠揚而高亢的歌聲吸引了你。你停住腳步,順著歌聲傳來的方向望去,只見葡萄藤下坐著一位二十來歲的青年男子……你得知男子名叫趙良璋,是江蘇南京人,與你年紀相仿。他畢業于國民黨中央空軍軍士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國民黨空軍第十一大隊,任空軍飛行員。不僅如此,他還酷愛音樂,剛滿二十歲便開始了音樂創作……”
“五一”假期,首部雨花臺紅色沉浸式劇本《叛逆者》在雨花臺演繹。當天,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一群身著學生裝、旗袍、長衫的年輕人圍坐在桌前,翻開各自的劇本,一秒鐘穿越回1947年,“變身”教師、法律達人、武師、大家閨秀等角色,與“北平五烈士”成為同事、戰友,在革命思想的啟蒙下,走上了尋求真理,救國救民之路。
為創新雨花臺紅色文化宣傳方式,擴大在青年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與業內知名劇本工作室聯手,創作出富有雨花臺特色的紅色沉浸式劇本《叛逆者》。項目由南京市委宣傳部青年文化英才項目“寧聚”計劃專項資助,首次采用“青年文化人才+文化人才工作者”組合。
劇本以雨花英烈中“北平五烈士”的故事為創作背景。1947年,中共北方王石堅情報系統被敵破壞,導致44名地下情報人員被捕入獄,牽連被捕123人,其中有20余位國民黨將校級軍官。北平地下情報組織的丁行、謝士炎、趙良璋、朱建國、孔繁蕤5位同志,于1948年10月在南京中央軍人監獄刑場英勇就義,史稱“北平五烈士”。
“平時大家來到紀念館內參觀時,都是講解員講烈士故事,大家聽,形式比較單一。這次我們推出的雨花臺紅色沉浸式劇本演繹項目,借鑒時下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沉浸式劇本演繹,參與者拿到劇本后,瞬間‘變身’烈士的朋友、學生、同事、身邊的人,參與到這個劇本當中,可以和英烈對話,營救革命志士,完成掩護任務等,得到一場沉浸式的紅色文化體驗?!庇昊ㄅ_烈士陵園管理局社教部工作人員、紅色沉浸式劇本項目組成員高天翔說。
“這次我扮演的角色叫李婉明,是一名大學女教師,我的家在北平,我在講堂上給學生傳授知識、啟蒙思想。在通過這個劇本的演繹后,我深深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的有志青年,是如何堅定理想信念的?!背錾?995年的周鑫玥告訴記者,這個紅色沉浸式劇本,為青少年學習感受雨花英烈精神,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體驗方式。
一秒入戲,跨越百年與年輕的雨花英烈相見
天空下著濛濛細雨,一名胸佩團員徽章,身穿雨花臺“小雨滴”志愿者藍色馬甲的年輕姑娘,打著傘緩緩拾級而上,來到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門口。她輕輕地放下雨傘,步入“信仰的力量”序廳,戴上講解器,走到鄧中夏烈士的事跡展墻前,按下播放鍵——
一個氣急敗壞的聲音傳來:“姓鄧的!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被關在這里的下場你應該很清楚吧!”另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響起:“一個人不怕短命而死,就是燒成灰,我鄧中夏也是共產黨人!”在鏡頭的閃回之間,原本身穿現代裝的年輕姑娘變成了梳著雙辮穿著旗袍的民國女學生,她吃驚地睜大了雙眼,看到鐵窗中的“鄧中夏”和“叛徒”就在她面前對話。
還沒等她回過神來,幾名年輕學生的對話又吸引了她的注意:“先生,您覺得在如今的局勢下,我們青年人現在怎么做才能救中國?”“同志們,我們常說青年是革命的力量。國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則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則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則唯靠我自己!”講臺上,身穿長衫,戴著圓框眼鏡的“惲代英”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講。
鏡頭一轉,一列火車轟隆轟隆地開過,一名身穿中山裝的英俊青年拎起行李箱,身穿旗袍的溫婉少婦握住他的手依依惜別:“你去歐洲留學一走就是11年。如今剛回家呆了10天,這就又要走了嗎?”“你相信我,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等村口的老樹再開花的時候,我就會回來帶著你和鄉親們過好日子!”這是海歸博士“許包野”和新婚妻子“葉雁萍”在告別。
緊接著,畫面又轉到了“北平五烈士”就義前的場面,他們戴著手銬腳鐐,高唱著趙良璋烈士創作的歌曲《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我燃燒不滅的心,會不朽地歡欣,永遠地安寧……”在臨行前,敵人問他們有沒有什么遺言時,五人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反動派!新中國萬歲!”
創意微電影的最后,游行學生舉著報紙,高呼著:“解放軍打過長江啦!南京解放了!”“葉雁萍”看著報紙,微笑抹淚。耳機里傳來提示音“今天的參觀時間已結束”,志愿者瞬間又穿越回了現代,她若有所思地走出紀念館,外面已經雨過天晴。她輕輕抖落傘上的雨滴,步履堅定地向前走去,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
這部“穿越”大片,是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攜手中共雨花臺區委教育工委、雨花臺區教育局,出品的微電影《穿越百年的一滴雨》,是為了獻禮建團100周年所創作的“生日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雨花臺區26名青年教師出演了這部創意微電影。雨花臺區教育局組織科科長田興穎,出演了鄧中夏一角,也是此次發動青年教師參演的組織者?!爱斘疫M入關押鄧中夏的‘牢房’時,一下子覺得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不值一提。在排練中,我虔誠地去尋求內心與烈士的對話,體會情感的共鳴,獲得精神的洗禮?!彼f,作為雨花青年,更應當致敬雨花英烈,感受他們曾經壯麗的青春。
其中扮演“北平五烈士”的老師們,不僅認真閱讀了解烈士生平,還多次到紀念館的實景地“找感覺”。雨花臺區優秀班主任、雨花外小語文教師金景海,扮演“北平五烈士”之一的丁行?!皡⒀菸㈦娪昂?,大家深受觸動,在工作、生活中更加有干勁兒了?!彼硎?。
用“青春之我”,講好“青春版”英烈故事
近年來,南京市創新使用話劇、戲劇、小說、影視、繪本、廣播劇、交響組歌等方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發動社會各界力量,講好“青春版”雨花英烈故事,讓英烈形象從史料中“站”起來,穿越時空,觸動當代青年內心。
“之所以邀請雨花臺區的青年教師們來演繹《穿越百年的一滴雨》創意微電影,就是想用當代青年人的視角,詮釋青年雨花英烈當年的選擇?!蔽㈦娪绊椖康呢撠熑?,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宣傳策劃處任欣捷告訴記者,整部微電影將“雨滴”作為意向表現,以情景再現的手法“穿越”百年與年輕的雨花英烈相見,身臨其境地感受那一代青年人滿懷赤子之心,義無反顧投身革命的動人故事。這部原創微電影于今年5月4日推出后,得到南京發布等官方媒體的廣泛轉發,全網閱讀量達4萬次。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教師冀曉春和她的同學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孔德辛、郭海峰,在參觀雨花臺時,被雨花英烈許包野與妻子葉雁萍跨越生死、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所打動,創作編導了群舞《雨花石的等待》,獲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古典舞獎。參加群舞演出的全是當年南藝的大一新生,這群十七八歲的女孩用3年時光打磨作品的同時,自身也迅速成長。如今,她們當中的許多人選擇在舞臺上繼續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
任欣捷所在的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雨花英烈事跡宣傳團隊,日前剛剛獲得“江蘇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榮譽。該團隊共8人,平均年齡34歲,他們夯實紅色文化“主陣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講好年輕人愛聽的“青春版”雨花英烈故事。官網、官博、官微、頭條、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年均累計發布5000余條信息,累計閱讀量高達6000萬,從人文寫實的原創文章到原創的勵志短視頻,“萬+”的點贊量,“億+”的瀏覽量的背后,他們用青春之我,把握住了青春的脈絡。
如2018年清明節前,他們曾策劃邀請張藝興、王俊凱,在央視大型人文藝術類節目《信·中國》中誦讀雨花英烈成貽賓、史硯芬的兩封家書,微博轉發評論過億,引發無數青年關注“中國雨花臺”。2019年7月,團隊拍攝制作的抖音視頻《我今年107歲了,再來雨花臺看看戰友》,抓住了107歲的老紅軍秦華禮到雨花臺祭拜戰友晉夫的畫面。感人肺腑,僅僅11秒的短視頻,全網閱讀量高達2億?!拔覀円屖詹卦诩o念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展板上的姓名,家書背后的文字活起來,在歲月的年輪里續寫青春華章,不負盛世?!庇昊ㄓ⒘沂论E宣傳團隊負責人張洪表示。